2023-2024学年秋季学期通识课程开始选课

发布者:刘续腾发布时间:2023-06-27浏览次数:57

根据学校教学安排,2023-2024学年秋季学期课程选课于628日至75日开展。学院提前安排,向学生宣传一些热门的通识课程。具体如下:

1《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课程简介】

本课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课,秉承“通识教育”全人培养之要义,践行“立德树人”之使命,全面融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带领学生了解和熟悉纳米科技的起源、发展和关键性事件,学习新型纳米材料和器件的性质、原理及制备等内容;培养学生运用课程所学分析、解释生产生活中典型“纳米现象”的实际应用能力,养成多学科融合的思维模式;引领学生崇尚“批判、求真”的科学精神,开启“新奇、理性”的创新研究。

本课程系2016年度校立重点课程,2021年度校级一流课程,2022年度校级优质在线建设课程。2020年以来,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即线上自学(智慧树)、线下讨论(教室)和期末论文提交。

【教师简介】

苗青:材料学院 讲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研究方向为大塑性变形法微米晶、纳米晶材料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

先后获第四届上海市“青教”赛二等奖(2020年),第三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设计之星”奖 (2021年),第七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年度教学创新二等奖”(2022年)等教学奖项。

【教师寄语】

纳米科技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其中包含很多有深度、有热度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铜导电,但是纳米铜却不导电?”“碳纳米管能制造太空电梯吗?”,这些有趣又烧脑的讨论(辩论)主题,驱动学生们的思维火花激烈碰撞,促进了一个又一个创新想法的形成。本课程2014年开课,目前累计选课人数达1076人,课程内容和讨论题目助力多名选课学生成功申报大学生科创项目,申请并授权了发明专利,可以说,“纳米课”是众多学生开启科创之路的助推器。

希望“纳米”能点燃你心中“求知、求是”的小火苗,赋予你天马行空的灵感,给予你脚踏实地的动力!


2《可再生能源与地球环境》【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全体本科生的通识选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可再生能源,培养学生关心地球环境,探索人类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起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历程,追踪当今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课程介绍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海浪能、地热能、氢能等能源形式在国内外应用的场景,鼓励学生讨论世界各国在解决现实或潜在的能源问题,协调能源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努力,引导学生将来从事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工作,追求保护生态与环境的生活方式。

主要授课模式为:课堂互动+线上作业+课堂汇报+期末论文。

【教师简介】

谢源:博士、副教授,2009年加入9001cc金沙以诚为本,2012年赴英国杜伦大学访学一年,2019年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清洁能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赴瑞典访学三个月。研究方向为风能。

【教师寄语】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随着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化石能源逐渐成为主要能源,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破坏了地球环境,造成了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它既不排放污染物、也不排放温室气体,是天然的绿色能源。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可再生能源是多轮驱动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西方哲学经典命题》【课程简介】

《西方哲学经典命题》是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选修课程,2020年获批市级重点课程。西方哲学经典命题是古希腊以及近、现代欧洲思想史、认识史上的思想精华,哲理智慧的结晶,是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形式。开设《西方哲学经典命题》课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经典哲学命题的介绍和阐述,帮助学生了解西方哲学的主要精神及其精髓,感受西方哲学的思辨性、反思性、批判性以及超越性,形成比较的视野,加深对中、西方哲学思想的特性,尤其是它们之间差异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哲学涵养,在理性、客观、务实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

主要授课模式为:线上线下混合授课+期末考试。

【教师简介】

黄伟: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古希腊哲学。

【教师寄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到提升:知识层面,了解西方哲学史上的代表性经典命题以及内在逻辑;能力层面,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思考的反思性和批判性,加强对胡说八道的辨别能力;素质层面,增强对中西文化传统内核的感悟力,提升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4《电影中的物流世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全体本科生的通识选修课程,讲授物流研究领域相关理论知识,通过电影赏析,以可视化的方式,使学生充分了解、掌握物流学中的基本概念、物流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物流设施装备怎样影响并改变人类生活,为人类出行、购物、邮寄等活动带来何种益处与便捷。

主要授课模式为:课上思考+课堂讨论+期末论文。

【教师简介】

范思遐: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能源动力设施设备智能诊断、预测;智能环境人员流动;智能环境人因工程等。

【教师寄语】

人类生存、生活、发展离不开物资供应与物料流通,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刻服务于人类,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基础保障。在这门课上,希望展现给大家物流的本源、功能、技术与综合运用,通过视频赏析,将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可视化的方式,希望同学深入理解、掌握物流的发展与应用,并为物流的高水平发展提出自己的创新建议。


5《生活中的质量管理学》【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选修课程,精选国内外典型的社会、生活质量案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在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与质量管理体系、服务质量管理与顾客满意度、质量策划与质量评价、质量控制与改进等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基于典型质量案例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质量意识和觉悟,深刻理解我国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形势政策,以及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质量关键意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思想品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思考能力、反思创新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主要授课模式为:课前案例思考+课堂讨论+期末论文。

【教师简介】

隋丽辉: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承担包括质量管理、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等在内的多门课程教学工作,建立2门校级重点课程、2门课程思政课程,发表论文30余篇,编著4部,包括专著1部,主持参与包括国家、省部级课题以及横向课题20余项,省部级获奖1项,瑞典访学1年。承担电气工程管理、质量管理等教学科研工作。

【教师寄语】

质量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质量教育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方方面面都要强起来,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这门课上,我们希望通过对质量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合案例分析,学生自觉建立高质量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工具分析生活中的质量现象和解决生活中的质量问题;在未来的社会工作中,担当质量社会责任,创新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业绩水平,丰富人们的生活。


6《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为目的,2017年获批市级重点课程。该课程在梳理人类文明演化的同时,探究各文明阶段的文化、哲学、科学与宗教等的发展状况,分析其特征,展示其文明成果。课程内容涵盖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罗马文明、西欧中世纪文明、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等人类文明的主要形态或阶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演化脉络,认识中华文明的特质与普世价值,知晓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能够吸以包容的心态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文明成果,理性分析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

本课程已在学银在线运行两轮,并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向全国开放,教学反馈良好。

主要授课模式为:教师讲授+学生网上学习+课堂讨论+期末论文。

【教师简介】

孙振武:博士、教授,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对中西方文化有浓厚兴趣和广泛涉猎;近年来致力于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质和审美素养的培养,除承担专业课教学工作外,还开设“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现代科学技术前言”“科学之美”三门通识类课程,受到学生们的广泛好评。

【教师寄语】

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是科技之光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火炬,照亮了人类历史的进程。风物长宜放眼量,让我们徜徉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欣赏科学技术之神奇,感受多元文化之魅力,涵养开放包容之气度,吸纳超越自我之智慧!



Baidu
sogou